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母亲

14已有 49947 次阅读  2014-02-10 21:40

是一个字能读简单报纸文章的民,期患有肺病,在去年的正月里,也就是北大地霾最重的日子里,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三岁。

 

母亲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上有一兄俩姐,下有俩弟倆妹 ,因家里历来重视男孩,所以我的三个舅舅都读了书,我的大姨十七岁嫁给了外村的财主,后来随财主抗日去了东北,二姨人高马大,主管农田及牲口。四姨及老姨都进了戏班子,我的姥爷和姥姥都是每天抽烟袋讲老理的人,家里的事务基本由我姥爷做主母亲操办。解放前的战乱中,所有的牲畜都被军队抢走,田地也是欠收,在田地卖光前,在对不起祖宗的自责中,姥爷死去。

由于母亲十岁开始每天照顾弟弟读书,认识了很多的字,在二十二岁时嫁给了识文断字的我父亲。从此开始了少夫老妻的生活。

那时的华北平原,雨水充沛,老家的大清河经常在七八月时闹洪水,母亲因为从小就干活,所以没用缠脚。嫁到我们家后,正好派上了用场,下田劳动。父亲只是上班挣工资,下班就是读各种书。奶奶是小脚老太太,只会哄孩子,爷爷做生意总不在家,三个姑姑都读书,所以家里的一切事情,无论大小都由母亲说了算。用我母亲自己的话说,他是李铁梅似的姑娘。

家里的几亩水田在充公以前,由我母亲下田管理,收成不错,三分菜地也够一家的蔬菜供应,可谓实现了自给自足。可是好景不长。谁都知道中国的运动。在运动中,我家的财产充公,人没被打倒,我家只剩下我的父母和我们四兄弟,爷爷奶奶先后离世,姑姑们都远走天涯。

再后来,母亲因为能干,善管理,被指派为妇女生产队队长,领导着大家春耕秋收,养鱼养猪。八十年代的改革大潮中,我家弃农从商成为小镇的第一个万元户,成了典型。

随着三位哥哥的结婚生子,大家庭解体,父亲的工作单位倒闭,母亲关掉生意,和父亲再次过上田园生活。

母亲长年的吸烟,导致了慢性的肺炎,每年都要在入冬时节住进医院一段时间。最怕伤风感冒。

母亲老年羸弱的体质和年轻时的体力透支有着直接的关系,原来的生产队时期,每年的入冬,都要挖莲藕,在冰凉的藕塘淤泥里,用双手把莲藕拔出来。那时的人们没有保温的长靴,多数都光着脚,忍受刺骨的寒冷。

我出国后,每有假期都是回国探亲,母亲总是说,将来无论你们一家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这河边的小镇是你的根。

母亲,离去了。

母亲和父亲合葬在原属我家的田地旁,头向祖坟,脚朝东南,没有墓碑,只有一个修葺整洁的坟头。

母亲不是名人,不是伟人,是我永远的亲人。是我永远的母亲。

 

母亲,天国安好。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