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屈原端的存在过?(转文)

6已有 3653 次阅读  2018-06-18 21:19

今天所见有关屈原的史料,几乎全部出自《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贾谊所作《吊屈原赋》,提供的史料有限;淮南王刘安《离骚传》已失传, 司马迁或有参考)。而在现存百家著作,及《吕氏春秋》《战国策》 等先秦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屈原”的名字。


《屈原贾生列传》当中,也有很多可疑之处。


比如,作为一篇传记,传主的籍贯、家世是需交待的必要信息,但《列传》中只有一句“楚之同姓”,可见在司马迁的时代,有关屈原的史料已经极为少见。


再如,《屈贾列传》中,记载了贾谊之孙贾嘉“至孝昭时,列为九卿”。按照司马迁的年龄,他无法看到贾嘉官至九卿,也不会事先知道昭帝的谥号是“孝昭”。显然,在司马迁之后,有人对《屈贾列传》进行了补写或增删。


又如,《列传》中有些情节前后矛盾。传中说,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联络齐楚两国感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怎么会交给一个被疏远的人去做呢?


由于《史记》中的屈原传记存在种种问题,指其不可信的学者颇多。如胡适说:


“《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引用刘殿爵的说法,做了另一种猜想:


“《屈原列传》中实由称‘屈平’与称‘屈原’两种材料所构成。”


“屈原的被质疑史”的大致脉络如下:


(1)晚清学者廖平,是近代最早对屈原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学者。


他认为,《离骚》是方士们为秦始皇所写的“仙真人诗”,目的是满足始皇长寿、成仙的想象。按照廖平的考证,《离骚》前几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名予曰正则兮,字予曰灵均”,其实是追述秦国历史——秦先祖为“高阳氏”;始皇名“政”,“正则”即其化名。他还提出,《楚辞》是《诗经》的旁系,说的是所谓“天学神鬼事”,与“道家别为一派”,宣扬的是道家思想。


(2)在廖平之后,胡适从思想史方面入手,指出屈原即使真有其人,也不会生在秦汉以前。


在他看来,屈原是“一个理想的忠臣”,“但这种忠臣在汉以前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战国时代不会有这种奇怪的君臣观念”。胡适认为,今天“儒教化”的屈原及《楚辞》的始作俑者,是“汉朝的老学究”。他们把当时盛行的“‘君臣大义’读到《楚辞》里去,就把屈原用作忠臣的代表……”。屈原故事是“宣帝时人”补《史记》,“七拼八凑”“塞进《史记》”的。④


(3)“屈原否定论”的其他有代表性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离骚》原作者为淮南王刘安,其谋反自杀后,著作权被刘向、刘歆父子给了“屈原”;有学者认为,屈原是贾谊伪造的人物,意在抒写自己的“冤屈”;还有学者认为,《离骚》表达的不是屈原或其他特定人物的个人情感,而是“经过古代多数诗人之手,一点一点地加工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歌谣”;等等。


总而言之,“屈原”这个人,究竟存不存在,目前还是一桩未解的学术疑案。而这桩疑案的源头,在于《史记》中的屈原传记所载信息,存在种种问题。从一开始,关于屈原的史迹,就缺乏拥有可信度的传世文本。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 思想 2018-06-18 21:45
    关于屈原的离骚和天问,实际上我没有一次一下子看完,难懂,确实没有什么逻辑,仿佛是拼凑成的诗。
    并且我也奇怪过他那个时代是诸子百家,怎么就他一个大诗人,并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种大诗人。
    独尊儒家从汉代开始,汉代可能要塑造一个儒家式的古代忠臣形象。而春秋战国之前的卿士实际上能有所忠的只是被赶跑了就跑了。典型算商纣王时代的故事,以孔子的说法:“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更多的是‘不忠’,像伍子胥,跑到邻国帮助报复‘祖国’。‘不忠’,‘祖国’这些概念那时好像没有。一个国家呆不下,跑到别的国家干大事的名人很多,典型的是孙膑。
    或者,汉代文人要塑造一个昏王楚怀王形象,让皇帝引以为戒?
  • 思想 2018-06-18 22:55
    看了一下微子,箕子,比干的故事。以前读过一点。现在仔细看看,验证一下我上面的话是否准确。
    其实微子是纣王的哥哥,箕子比干都是纣王叔叔。但母亲生微子时还不是正妻,生纣的时候才是,所以是纣继帝位,为帝辛。下面叙述是COPY百度的:在商时期是兄死弟继,比干和微子、箕子三人由于是贱出被剥夺了继承权,所以就组成联盟反对帝辛的统治。在帝辛时期国家领土迅速扩张,各新归纳的民众得到巩固团结,后来帝辛决定攻打一个徐夷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战争打败了徐夷,但是国内军事实力削弱的严重,这时候比干的侄子微子就派人到周请周在商最弱的时候攻打商,帝辛闻讯大怒清除比干联盟,可能手段有点暴力,然后周就集结大军于牧野和商展开决战,由于收编的俘虏临阵倒戈,商大败,帝辛到摘星楼自焚身亡。由于比干联盟对周有巨大贡献,所以周就大力的宣扬比干追封国神,还把比干的儿子坚找到赐姓林并分封领地,后来又分封了微子。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于长林(今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林坚出生地)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

    所以,客观来说,微子,箕子,比干是‘不忠’的. 他们本可继承帝位,没得到,才勾结‘敌人’周家。想里应外合赶纣王下台,自己上位。结果失控,纣王死,商代灭亡。显然,他们不但不忠,而且是家贼内奸。周家还算仁义,封了微子成立宋国。箕子自己出走到朝鲜,成为朝鲜人祖先,从朝歌到朝鲜,朝字的传承应由此而来。
    显然,周代商之后,为了给自己歌功颂德,宣扬正义,把纣王贬成暴君,微子,箕子,比干就成了好人。所以,孔子的“殷有三仁焉”,实际是三奸。中华文明的忠奸不分,渊源流长。
  • 夜夜笙歌 2018-06-19 00:28
    神话不需事实。
  • 思想 2018-06-19 15:19
    屈原大概因为贾谊的《吊屈原赋》而知名。他们的生平为: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贾谊(前200—前168),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

    屈原应该官不算大,并且在战乱时没人关注他的诗。所以同代人对他记录有限可以理解。转眼之间,秦国统一,又转眼之间,秦朝灭亡,战乱未已,都没人有闲情逸致赏惜屈原。之后,太平已久,便有贾谊,和司马迁,和历史。
  • 颜小火 2018-06-19 22:03
    今人的逻辑去考据古人
  • 思想 2018-06-20 06:57
    buttery: 今人的逻辑去考据古人
    于丹前些年说论语,还红遍全国。现在说,就是今人逻辑。并且也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就是懒人多,不自己读书,她嚼一遍,喂出来。南怀瑾研究一辈子儒道佛,写了很多书,红遍两岸,也是今人逻辑。我都没看过。我认为需要时我自己解释就够了。比如微子,让儒家解释是仁者。可是,周武王灭纣,就是他弟,他就‘持祭器造访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帝辛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这是贵族变亡国奴拜新主。儒家只是证明纣残暴,所以微子仁。可是儒家那套,完全改变不了暴君不断出现。
  • 颜小火 2018-06-20 09:57
    思想: 于丹前些年说论语,还红遍全国。现在说,就是今人逻辑。并且也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就是懒人多,不自己读书,她嚼一遍,喂出来。南怀瑾研究一辈子儒道佛,写了很多
    千年之后人的生活习惯变了,所以古人的行为习惯看来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 思想 2018-06-20 15:38
    无意中在看微子介绍中下面有名人评价。毛泽东说:“……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这个看法跟我一样。
    所以,书不能读得太少,习近平书读得少就装出信古书的样子。对世界没有通达现实的认识。
    读得多也不能过分解读,毛泽东过分解读微子,把历史当现实,所以对他的下属都不信任,仿佛都是叛徒内奸。这也是专制通病。像南怀瑾,就一个书生,他认为蒋经国防着身边的人。因为南的门徒似乎不少,所以也防南。所以南就到了美国。
    一个专制者反孔,又一个专制者尊孔,所以专制社会,精神分裂,难有固定可靠价值观,容易变成投机主义者,人云亦云。

    毛泽东说:“……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毛用词是今人评古人,那时还没有汉族一说,周家没有打败纣,也不能说周朝。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