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悲惨世界

4已有 1556 次阅读  2021-04-12 22:30
虽然雨果有名,虽然悲惨世界有名,但是我从来没有读过,甚至没有看过改编的电影。法国人写的巨作,有时让人望而却步,太厚了。以前看过英国作家狄更丝的作品,写得也是凄凄惨惨,那时算是我为学英语而读原著。因而猜想雨果的悲惨世界应该也是很悲惨。如果你认为现实世界还好,大概不太会愿意读一些两百年前的悲惨故事。
听录音节目的好处就是不费神。如此两天内我听了四个多小时的录音。这个总共5个多小时的录音应该是读了主要情节。因为原著有一千多页,不可能在5个小时之内念完。
雨果把人物和事件镶嵌在历史中,其语言简洁别致精美。这是我总的感觉。中国人说无巧不成书,在悲惨世界里,这些悲惨的人就是这样被雨果巧放在一起。所以读(听)了他的作品,感到写小说不是很难,制造巧遇是正常的,再把爱情(背叛),官衙凶恶,自己的政治情怀,现实的荒唐矛盾,等等,用优美的语言编织起来,就是小说了。

正因为此,雨果对后人影响很大。
可是,伏尔泰的“Candide"更是巧处无所不在,所以,雨果也受到伏尔泰的影响。

当然,写小说需要想象力。按照雨果和伏尔泰的写法,应该说,是他们先有思想,再安排人物和情节表达这些思想,因此,想象变得没有我们原来设想的那么重要。但是,思想本身也代表着想象,以及对固有结论的否定,如果重复别人的结论,这样的文章还有什么值得读呢?
中国学生的想象力被约束,也没有什么新思想,因为那种教育方式就不是博学多闻,更重要的是,不论是因为应试还是因为专制化的统一思想,其教学方式是非常僵化的。学一篇课文,要总结中心思想,这是我在中学时上语文课感到非常讨厌的地方,问题是,你没有什么感想非要写出点什么是不是很难受?再者,写出来怎么就能跟“标准”答案吻合呢?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思想 2021-04-14 13:59
    饶毅教授:中国的反智教育,容易产生“愤青”

    他举了一个例子,国内在学语文的时候,通常是老师拿一篇文章来,让学生读完之后问学生文章说了啥。或者说让学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这有着一个标准答案,其他答案都是错的。这样的教学就是在背书,并不能帮助真正提高中文理解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有负面影响的,造成社会是一个有欠缺的社会。有一批人长大了,有办法就去做愤青。

    “(现行教育制度)从建设理智社会来说,它是低效的。很多人有误解,说中国人聪明,因为中国人考分高。但是考分高的人能背这些答案,但是不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叫他重推一边,他就不会了。“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