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社区养老

11已有 4229 次阅读  2017-11-29 10:56

新加坡、日本政府近年来都在积极推行“就地养老”措施。他们在老年人原本居住的社区周边提供医疗设施与活动场所,包括建立多功能的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让老人不必离开原有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不用说,这种安排受到大多数老人的欢迎。你听后是否也觉得这个方案兼顾老人、家人以及社会的需求,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个不错的选项呢?

 

然而,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近日,南京江宁区一新建小区按照协议建立了社区养老中心,准备迎接老人入住,却遭到小区大批业主的反对和抵制。有人说:小区多儿童,老人入住被孩子冲撞了怎么办?还有人说,事先未被告知此类配套设施,业主的知情权受到侵犯。还有人说,听说配套设施中有停尸的“太平间”,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开发商与物业公司都坚称曾将次信息公示三次,购房合同中也写得清清楚楚,住户不了解情况责任不在他们。但他们与业主缺乏沟通,让人感到是突然袭击,还因此以讹传讹,助长了谣言滋生,也难辞其咎。更重要的一点,在我看来,是任何外来理念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还需攻心为上,让国人真正接受这种养老方式。

 

比如,对衰老、疾病、死亡畏惧是人之常情。南京那些业主不希望小区有医院、停尸房之类的“晦气”所在,特别担心年幼的孩子受到“污染”,也可以理解。此时,如能让他们亲临现场,了解养老设施的具体情况,看到干净整洁的环境,专业细致的服务,就能化解一些无谓的担忧。其次,将心比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有养老需求的业主,估计更容易接受这种养老安排。

 

试想一下,老人不用离家入住“敬老院”,免去临老还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麻烦,既能在家门口接受医疗、康复等服务,又能享受天伦之乐,何乐不为?对上有老下有小,平日还天天要上班的打工族,家中老人有专业人士照料,又能就近探望,也更放心。而且,让老人和下一代同住一个小区,也能综合使用社区资源,促进祖孙情谊,高效利用社会的养老资源。国外早有专家发现,让儿童经常去敬老院看望、陪伴老人,有助于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也让儿童获益于老一辈人可贵的人生智慧和温馨爱心。

 

当然,光有理论不行。说千道万,如果具体操作中出现了问题,再先进的国外理念都没法在本土落地发芽,根深叶茂。像南京这个社区,提供养老设施是让其他社区的老人搬入使用,不见得是照顾本小区的需要。业主不能接受这种“自上而下”,简单粗暴的操作方式,觉得自家的孩子比别家的老人更重要也是人之常情。一味谴责反对“托老所”进入小区的业主自私自利或“不仁不孝”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江山固然让批评者心情舒畅,自觉高人一等,却无法改变世道人心,难以让政策、措施真正得以有效实行。

 

但愿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时代,我们能尽快找到适合国情,接地气、有实效的养老方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lisayu 2017-11-29 11:07
    社区养老,应该是目前可以想到的最好的方式了。与之矛盾的是,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到处都是新大楼、新小区,小区业主相对较为年轻,甚至他们的父母,也都是50-70岁的有自理能力的中老年人,他们对养老社区的需求,并不迫切/旺盛。而老小区,老年人较为集中,养老需求也很大,但由于房价高企、小区公共面积小、设施陈旧,无法承担新时代的养老功能,利用现有房屋修建养老医院,成本太高,不现实。

    现在属于阵痛期吧,估计磨合几年,有成功的可能。
  • 颜小火 2017-11-29 11:14
    有次在公交车上,一位老人缓缓下车,大家都目送着老人,四十岁左右的司机说:礼让老人,哈,三十年后满大街都是八十岁老头老太太,到时候谁让着谁啊。
  • 嘉讷 2017-11-30 10:4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快乐如风 2017-11-30 21:44
    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将老去。自己卷个铺盖卷回深山老林养老去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