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悔恨的力量

8已有 1579 次阅读  2022-07-03 15:56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单人公路自行车赛上状况频出,夺冠呼声最高者失利,另有三人夺牌。按理奖牌得主的快乐程度应该和成绩成正比。不料金牌得主固然欢欣鼓舞,铜牌得主也兴奋不已,唯有银牌得主情绪低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Daniel Pink在《悔恨的力量》(The Power of Regret)中解释,这是因为铜牌得主想的是“至少夺牌了”,觉得幸运,银牌得主放不下的则是“要是我再快一秒”,感到悔恨。这种情况在体育比赛中屡试不爽,在人类其他活动中也常见。“至少”助人摆脱负面情绪,“要是”则让我们悔不当初。

 

为了研究“懊悔”,作者不但采访了美国近五千名各阶层人员,而且调查了世界105个国家一万六千多人的态度。他将悔恨内容分成四类:工作、教育、健康等方面不够负责、自律;因为怕冒险而放弃千载难逢的机会;个人的道德瑕疵;没维系好亲密关系。他认为悔恨是人人都会经历的情感,标志心理健康、成熟。儿童七岁后才会后悔,脑部受伤者则不懂这种情感。他对西方人普遍标榜的对往事“无悔”的态度不以为然,认为悔恨能帮我们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定、取得更好的成绩、发现生活的意义。

 

悔恨后有效复盘,能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犯了错,可以道歉、弥补,也可探索“坏事变好事”的正面意义。错失良机后先承认错误,自我同情,再冷静分析如何改正。我们还可设法避免重蹈覆辙。Pink说,如果是小悔恨,学会放下,别耿耿于怀。对关键问题,则想象多年后回看,然后选择能奠定人生基础、让你做正确的事、结识正确的人的那条道路。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