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线上工作坊(上)

5已有 332 次阅读  2024-07-30 04:42

本周一到周四,729日到81日,参加大学一个线上工作坊。题目很长,叫做“文献综述的教学目的和合乎道德的AI辅助性科研的可能性”(The Pedagogical Purpose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thical AI-Assisted Library Research),但大体内容是讨论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研究和教学的利弊,特别是AI在许多学科要求的文献综述的撰写中所起的作用。几天前这个工作坊的主持人之一、大学图书馆员(另有大学写作中心主任)发来电邮,介绍四天的安排,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提前思考。报名参加的同事还不少,有二十人左右,大概一个原因是线上形式比较方便,不必亲自到校。

 

周一早上我8:55分上线,九点才到了一半参加者,看来暑假中不容易调整到工作模式。九点过一点,工作坊正式开始。首先是四位主持人自我介绍,并介绍工作坊的大体内容和范围。接着是参与的同事自我介绍,并解释为什么对这个工作坊感兴趣。这一轮下来已经过了半个多小时,这还是在有五位报名的同事没有出席的情况下。参与者主要来自人文、社科各系以及图书馆和写作中心,包括东亚、宗教、古典、音乐、性别研究、社会学、英文等系的同事。

 

第二项议程比较有意思,一位负责人文各系的图书馆员给大家介绍什么是“AI 读写能力(literarcy)”。她介绍,AI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主要目的是制造“智能机器”以及探索“智能”(intelligence)的本质。最近二十年来这项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因为计算机运算功能飞跃和超大数据库出现。AI工具的本质是通过某种算法处理大数据,并以计算机可以解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用AI的工具需要注意的,一是需要考虑提出什么问题才能获取你想要的答案,二是每次获得的答案都不同,三是没有可靠工具可以检验AI的答案是否准确。

 

跟我们这些非专业教授的教学、研究相关的AI工具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展现和推理,数据库开采和向量搜索(vector search)。归根结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或AI研究的人员,AI literacy意味着用户能有效和AI沟通、合作,也能批判性评估AI技术,在家庭、单位、线上等处使用AI工具。具体来说,AI读写能力包括要懂得AI的功能,学会如何使用AI,如何评估和设计/制造AI,以及如何合乎道德地使用AI。最后一项相关的价值观包括公平、道德、透明、安全、负责等。最终目标是制造出更好的工具但也对AI抱有实际的期待,外包给AI一些过去人做的工作并反思其目的和后果,培养负责的“数码公民”。总之,人机关系中人不能缺席,人要掌控AI的发展而非相反,人要和机器建立全面、整体性(holistic)的关系。

 

十点半课间休息,十点四十继续。下半场集中在有关“文献综述”的讨论。首先让大家思考给学生布置这个功课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一般分为两层,最基本的层面是训练学生如何做研究,培养搜索、评估、总结、分析、呈现结果等技能,为下一步写论文做准备,更高的层面是了解某个课题已有多少成果,还有哪些未知领域,从而了解个人在这项研究中潜在的贡献和可能的局限。主持人又问我们:我们愿意学生借助AI在研究中做什么?有人建议,可利用AI了解已有研究论文的概要,不过学生最好能思考不同成果之间如何建立对话,又如何能对自己的课题有所帮助。不过也有同事不同意,觉得ChatGPT提供的概要有时不可靠。一直到第一天的工作坊结束,基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最后,主持人预习第二天的安排,让大家提前完成“回家作业”:看一段视频,读一篇18页的论文,并准备一些讨论的问题。第一天的工作坊不算辛苦,但干货也不多。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