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深有同感的摘录

5已有 4473 次阅读  2020-01-02 09:17
来自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摘录——
关键观点: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 。
   " ……不要两个人都集中对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我是家庭的重点,你们都要照顾我,形成自我中心。妈妈照顾我时,爸爸照顾妈妈,妈妈和孩子也要帮爸爸,家里应该形成链接的一个关系,而不是形成一个中心的关系。“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扶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第一,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第二,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第三,找奶妈(保姆)带孩子不如自己带孩子。”
  ……
    我遇到过不止一位妈妈,因为工作忙(其中不乏真挣着大钱的),给几个孩子各请一个保姆,孩子与保姆相处的时间远远多过于母亲。我常常想,什么样的保姆能达到妈妈本人的知识、素养水平啊?能达到一半的有没有哦?
     因为工作原因,我也接触到大量的孩子和父母,大量的实例支持着我的结论: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他(她)们有些在上幼稚园之前就长”歪“了,有的在上小学之前就养成了不少坏习惯,还有一些因为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学习,越来越“蠢”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有为数不多的“当父母”的机会,没有“重来”键,可以让我们任意挥霍这样的机会,我们都只有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学习,不断地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来微调、修正自己。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