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断片

11已有 7251 次阅读  2017-12-30 09:30
    最近在追《六零年代好家庭》,现在正连载到男主发现铁矿,县委书记奖励了他一个大猪头和几条猪尾巴。
    猪肉有多好吃?只要一个星期不吃肉绝对能够感觉到。
    记忆中的小时候,吃猪肉好比过年一样,每次听到可以吃肉的消息,就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吃肉的那一天,和小伙伴们吹嘘:我家要吃肉了。到了那天,吃到的肉是什么样的味道?一点记忆也没有了。还有一次,和妈妈回老家,在火车站的饭店点了个火锅,锅里菜堆得高高的,几片雪白的肥肉片贴在菜的表面,看起来好看又非常好吃的样子。什么味道,记不得了。
    记忆仿佛在吃到肉的那一刻断片了。现在想来,一定是不好吃的,否则怎么一点记忆也没有呢?我记得幼童的时候感冒了,奶奶用桔子皮与冰糖蒸糖水,桔皮香的糖水温暖淡甜。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 阿谜 2017-12-30 11:15
    小时候还行,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别说猪肉,牛肉好像也不怎么好吃了。鸡肉已早经完全不碰了。
  • 颜小火 2017-12-30 11:48
    阿谜: 小时候还行,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别说猪肉,牛肉好像也不怎么好吃了。鸡肉已早经完全不碰了。
    新鲜的猪肉很好吃,冷鲜肉味道就要差多了。散养的鸡肉清炖也非常鲜。
  • 夜夜笙歌 2017-12-30 16:51
  • 小马 2017-12-31 06:57
    新鲜的猪肉也需要好大厨。。。之前去吃一个杀猪菜大宴,绝对新鲜的猪肉,刚从猪身上割下来,但是就是不咋样好吃,手艺不行。。。。
    中国人还是喜欢吃猪肉,其他肉都是换口味和季节时候吃,只有猪肉一年四季不腻。。。
  • 颜小火 2017-12-31 10:58
    小马: 新鲜的猪肉也需要好大厨。。。之前去吃一个杀猪菜大宴,绝对新鲜的猪肉,刚从猪身上割下来,但是就是不咋样好吃,手艺不行。。。。
    中国人还是喜欢吃猪肉,其他
    以前觉得材料好,稍放点盐,随便怎么做都好吃,现杀的土鸡,一半现做一半放冰箱,放冰箱的过两天拿出来,味道就要差不少。上海买到的笋子,一点不麻口,清炒红烧煲汤都好,本地的笋,只能红烧:因为太麻了现在知道了,还有人能把好材料糟蹋掉
  • 201208 2017-12-31 11:11
    我也很喜欢五六十年代的背景文!
  • 思想 2017-12-31 14:18
    60年代的主题就是大饥饿,大革命,大混乱。所以现在讲什么发现铁矿都是粉饰时代。

    还好感觉是不可存取的,否则,吃一次好吃的就够,想感觉好就取出重演一下。那么生物进入无欲社会,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
  • 颜小火 2017-12-31 23:17
    buhuyou: 60年代的主题就是大饥饿,大革命,大混乱。所以现在讲什么发现铁矿都是粉饰时代。

    还好感觉是不可存取的,否则,吃一次好吃的就够,想感觉好就取出重演一下。那
    把小说看到二十章,发现是对那个时代的嘲讽,更加喜欢看这篇小说了。后面的发现了大铁矿,升官的升官,升职的升职,而发现者只得到一只大猪头和几根猪尾巴。小学的时候在农村住,近邻的老师与学生家长聊天听了悲惨的事情,忍不住讲给不谙世事的小朋友听:有一个人饿得受不了了,和丈夫商量到外地去,她的丈夫不肯,于是她带了一个孩子出来,她的丈夫和余下的孩子在家里,她一路讨饭到浙江,带在身边的孩子病死了,她悄悄的放在人家水车边上走了,等饥荒过去她回到家乡,家里人都饿死了。后来再嫁,又生了孩子。在地图上看,这个地方离省城不到25公里。
  • 思想 2018-01-01 00:04
    那这个小说还不够深刻。所以有素材写不出诺贝尔奖级的大作啊. 比如同是1955年生农民甲在60年饿得死去活来,一生穷苦而颠沛流离,在北京打工还被当做低端人口赶回家。而习书记根本就没挨过饿之后当了大官,盘剥国民,学老毛在国际上搞金钱援交形象工程, 等等。

    等新年,说几句玩玩。
  • 颜小火 2018-01-01 00:09
    buhuyou: 那这个小说还不够深刻。所以有素材写不出诺贝尔奖级的大作啊. 比如同是1955年生农民甲在60年饿得死去活来,一生穷苦而颠沛流离,在北京打工还被当做低端人口赶回
    他在农村肯定挨过饿的,只是没有饿到张贤亮经历的那种程度
  • 思想 2018-01-01 00:16
    buttery: 他在农村肯定挨过饿的,只是没有饿到张贤亮经历的那种程度
    农民把这些下乡青年都当大爷供起来。如果当地经济条件不是最差的就基本饿不着他们。并且5岁挨饿和18岁挨饿不一样。

    没看过张贤亮的东西。我成年后看的有限的东西基本都是古书古代小说。
  • 阿谜 2018-01-02 02:02
    习某还曾经专门找过以写文革背景小说名噪一时的东北作家梁晓声,语气不善的跟他说,我的知青岁月和你的不一样。
    对此我特别反感,他当然和别人不一样,他的父亲是中共超级高干习仲勋,本身又是和刘志丹齐名的西北中共头子,他又在陕北插队,就算饮食方面差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敢亏待他,可是其他千千万万,十几岁就背井离乡去了农村的城市孩子,过的是什么糟心日子?!一生最好的时光被人为的蹉跎糟践。
  • 快乐如风 2018-01-02 03:45
    那个年代的人生活都不易
  • 颜小火 2018-01-02 05:35
    阿谜: 习某还曾经专门找过以写文革背景小说名噪一时的东北作家梁晓声,语气不善的跟他说,我的知青岁月和你的不一样。
    对此我特别反感,他当然和别人不一样,他的父亲
    梁晓声原话:习总书记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青年是不一样的。”我先是一愣,然后总书记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我觉得他说的“不一样”意思主要在后面这句话。我们这一代人中,有的背负政治包袱,被打上了形形色色的烙印,甚至返城后还走不出那个阴影,这样的人有很多。总书记不是这样的,他强调人应该从各种磨难中走出来,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坚强。他说完这句话之后,站在我旁边的王安忆说:“晓声也是那样的人。”总书记就笑了。我也得说句话呀,我就说:“我认为您是有两个故乡的人,书籍是您的第二故乡。”然后,总书记就说了那句话:“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
  • 思想 2018-01-02 21:55
    随便说几句,算是休息一下。跟你们的看法无关。

    我不喜欢什么知识青年文学,或者什么伤痕文学。我对他们这个群体丝毫没有好感,因此根本不喜欢看他们的作品。比如什么伤痕文学,你可以说女青年被什么连长书记之类糟蹋了如何。尽管令人同情,但这种事在工厂,在农村,在办公楼,在任何时代,总是有的,和知青不知青没有必然联系。
    下乡知青,就是老毛文革乱搞,他们这些中学生跟着把刘邓打倒,把国家搞乱。那老毛又不喜欢他们继续读书,城市又没有足够就业,就把负担推给农民,美其名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所以这群人没有什么文化,是有不幸,可是那个时代,谁幸?当然其中也有人有点文化,就把这经历小说化一下,但我怀疑他们小说化之后的思想深度比我这几句话深到哪里去。

    习总书记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青年是不一样的。”我先是一愣,然后总书记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 这段对话很突兀,一方面习知道知识青年形象不佳,另一方面,“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可以用在任何一个场合。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他现在做的事有人反对他,那他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不管对错,跟人顶着干,有什么好的?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