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美国中小学教育优势何在?

美国中小学教育优势何在?
/陈旭   美国世界日报周刊No.1543  October 13, 2013

美国的大学教育有较明显优势,大师云集、资金雄厚、实验设备先进。那么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优势吗?

教育是强国根本

笔者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美国上学,所以就从我经历过的事情说起。首先感觉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科书,常常老师就是复印几张资料当教材,从没听说要背书这种事。上课内容也很随意性,老师可做随机调整。由于班上只有女儿一个华人,一年级的那个春节,老师请我给小朋友讲中国人过年的事,于是我们就包了饺子和春卷,带上筷子去学校,整个上午就像在教室搞 Party,在正常上课时间和小朋友们欢度中国春节。

平时作业很少,周末放假更没作业,大概认为有作业还叫什么放假。小孩每日回家十几二十分钟就把作业做完,我心里总不踏实,也对美国老师是否敬业心存怀疑。想多弄点习题给小孩做,她就坚决抗拒,根本不吃这一套。小学二年级时,一次家长会,我就问老师为什么不多给一点作业?老师说学校是按规定留作业,不能给太多作业。

小孩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强国的根本,我认为美国的整个下一代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当时日本经济正处巅峰时期,我杞人忧天地担心美国离衰亡大概不远了。那会儿又没有「虎妈」这样的榜样,无奈之下,只好入境随俗,让女儿随光阴度过童年。

六年级的一天,我回家时,整个屋子弥漫着浓浓爆米花的气味,一问才知道几个小朋友用超市买的各种品牌玉米粒,说是在做科学探究课题。她们把玉米粒放在微波炉加热,并记录着加热时间等数据,当然这些爆米花都进了她们的肚子,最后经过讨论选出加热时间又短又好吃的爆米花。见她们兴高采烈,我心想这也叫科学研究?

读高中前,真不觉得她学到什么东西,只是阅读量感觉还不小,尤其读小说之类。我一向小气,说美国的书太贵,反对她买小说,去图书馆借看就行了。她每次回中国前就买几本美国刚出版的流行畅销小说,如《哈利波特》,理直气壮地说是送人的礼物,她在飞机上读完,到中国就送亲戚去了。再从中国买回廉价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英文名著。

上了高中才感觉她忙了起来,课业开始有些深度,或许也是来自升学的压力。对于想上好大学的美国高中生并不轻松,要保持高中的各科成绩GPA高分,还要选修有挑战性的AP、IB课程,课题研究、课外活动、服务社会都不能放松,有时晚上也忙到深夜。我偶尔翻翻她写的研究报告,还真像有模有样的论文。

精英学生日后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认识也有些改变。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靠什么维持其经济、军事、科技和学术的霸主地位?难道那些「傻帽」学生进了大学就能成为杰出人才?
美国教育的传统本身还充满着「农耕意识」,举例说暑假的由来是农耕时代,学生要到地里帮忙,但工业社会,已失去原有的需求,可是暑假并不缩短。美国学校的暑假还特别长,这与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有关,像土地不宜连续耕种一样,早年一些美国学者总是非常担心学生过于用功,认为心灵过度刺激有害健康。他们认为要勤奋,也要休息,两者不可失衡。这种观念和中国人头悬梁、锥刺骨孜孜不倦地刻苦用功有天壤之别。一些美国人认为:放松有助于思考,所有的人,不管是学童还是成人,都必须养成思考和反省的习惯,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样一来,才能培养独立精神,不会被老师或权威牵着鼻子走。

美国教育成功的闪光点在于创新。每年英特尔科学奖,我总为这些高中生的研究成果感到十分惊讶,尤其见到越来越多的华人子弟大放异彩,都特别羡慕,我总以为这是美国精英教育所在。

英特尔科学奖的前身是1942年开始的西屋科学奖,到现在为止的获奖者中,已有7位日后获得诺贝尔奖,2位获菲尔兹(Fields)的数学大奖,30人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5人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观察每年冲击英特尔科学奖的高中生,多数来自美国磁力高中(Magnet Schools)的明星学校,入学要经过考试、推荐等选拔过程。如我所居住的马里兰州布莱尔高中(Blair High School)是获奖大户之一;常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评比中名列前矛的维吉尼亚州汤姆斯•杰佛逊科技高中(TJHSST),学校有新能源到大脑神经系统的13个科学实验窒;更牛的是纽约市布朗士科学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1938年建校以来已有7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位诺贝尔化学奖。

我女儿上的是美国二流高中,她也没参加过什么奥数和英特尔科学奖竞赛,她的学校连一个象样的物理老师都找不到。不过也没影响她高中毕业上美国名校。她想当医生,上了哈佛大学主修科学,同学中很多都来自美国明星高中。我曾好奇地问她那些获英特尔奖的学生是否都特别牛?她说也不会啊,上哈佛的学生几乎人人都获过什么奖,谁还会去在乎曾经的辉煌。
在哈佛最牛的学生或许算是微软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脸书的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这两个辍学生。哈佛前校长桑莫斯(Larry Summers )在评论虎妈时说道:「过去25年对全世界改变最大的两个哈佛学生,可以说是盖兹和查克伯格,可是他们都没有念完大学。」
前几年杨振宁先生说清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美国哈佛学生更扎实的言论在互联网上争议一片,杨先生所说不可能都没有道理,我绝对相信美国高中生掌握数理化的知识不如中国学生扎实,尤其用考试分数来评价。美国高中四年中基本上只要求学生学一年物理、一年化学,所掌握科学知识的熟练成度,与中国理科生N遍预习、复习,又在频繁考试中千锤百炼打下的坚实基础不在一个水平上。可美国精英学生为何日后在科学上却有更杰出的成就?

相信科学方法是关键

我以为美国教育的特点是重阅读,轻习题。有些批评观点认为是「宽一里,深一寸」这造成美国学生基础薄弱。广泛阅读的好处是思维比较宽阔,学习深度就只有靠所谓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做些课题深入专研去培养学习能力。我过去也常见女儿做些什么研究课题,我总以为黄毛丫头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有时间现存的知识多学一点不是更好吗?但后来这种观念被颠覆了,现在我相信,研究的课题有多深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或许这就是美国教育的优势所在。好老师不仅仅在传道、授业、解惑,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让创造力的火焰熊熊燃烧,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掌握科学方法,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胡适先生说:「科学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兵荒马乱期间的民国教育,中国出了不少世界级大师。相比之下,中国大陆恢复高考后的这三十多年,培养了很多的大学生、博士生,又走出比杨振宁先生那年代不知多了多少倍的留学生,但至今在学术成就上似乎还不如民国时期的中国留学生,也就谈不上有杨振宁、李政道出国十几年就能获诺贝尔奖的风光。

虽说中国这些年科学上不见大师,但江湖上却是「大师」辈出。呼风唤雨,透心通灵,攻克癌症,无所不能。如果「北京发功,大兴安岭灭火」之类神奇功力只是一些名人或媒体炒作忽悠百姓;那么日本福岛地震后核泄漏,中国举国上下抢盐潮就显得有点可怕。我总以为是我们教育中科学方法的残缺,想象丰富,却无心求证,更缺乏独立思考。

这些年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中国教育,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付昂贵的学费让小孩离乡背井、不远万里来美国读中小学。前两年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四中前校长来美国介绍这所中国的明星学校,他们的学生也在做课题研究与国际接轨。笔者回国也了解到各地也都在搞中学生科技创新奖,不过似乎又被一些人扭曲了。造假成风、家长代劳,还是轮为拼爹。培养的不是学生的科学兴趣、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图的是保送上名牌大学。
今年中国大陆媒体上说是「史上大学生最难就业年」,台湾的大学生也沦为最高失业群体。大学生多了,却无法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争水喝。」僧多粥少,难免更多的人对「拼爹」的不公平社会现象深表不满。但人们对为什么创造不出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似乎关注不多,家长们一如继往地坚信「拼分数」才是最公平的。虽然政府也在号召大学生创业,但却复制不了基础受质疑的美国学生创业成功的模式。

我常想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脸书的查克‧伯格这两个特别的案例,为何他们年纪轻轻时就能创业成功成为亿万富翁?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中学起就是狂热的电脑爱好者,在哈佛都只学习一、两年就辍学自己创业去了。哈佛大学的头两年也多以基础课为主,所以他们的电脑功底基本上还来自中学时期。如果说比尔‧盖茨时代,中国学生接触电脑还不太容易,不可能产生这类天才;那么到查克伯格的互联网时代,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基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重要的是美国学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投入自己兴趣爱好的领域,学校也鼓励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深入地探索研究,并朝着科学前沿和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所以比尔‧盖茨、查克伯格一但有了创新的想法,就可以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把握机遇,创业有较大成功的机率。而中国的教育,学生多只在课本里琢磨,习题里练兵,研究能力不足,更缺乏实践经验和市场洞察力。让大学生一毕业就自己创业,就如在岸上学了很多游泳理论和游泳姿势,下水就往深水区里跳,自己不被淹死已是万幸,很难指望他们能像微软和脸书那样在科技领域大展鸿图,还能给其他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笔者以为,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但没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而且是很不完美的教育体系。课程的富有弹性,有利因材施教,也导致良莠不齐,即出精英,也出垃圾,整体优势不明显,所以总是备受争议。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北美华文新闻、华商资讯 - 广场 美国中小学教育优势何在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 ... E4%BD%95%E5%9C%A8-?
造假成风、家长代劳,还是轮为拼爹。培养的不是学生的科学兴趣、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图的是保送上名牌大学。
我觉得这就是现在中国学美国最大的特点- - 拼爹拼钱拼家世。
至于初衷,谁管他?
签名被屏蔽
回复 2# 黑猫一只

对啊,头脑太好,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文里说比尔盖茨和查克伯格 怎么怎么样成为亿万富豪   
可为么不提
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董事
查克伯格的父亲可以请得起软件研发者当他的家教捏?
回复 4# fdlgaanan

中国的官员、富豪或学者的家长们,会让小孩住与升学没有直接利益的方向发展吗?
阅读范围狭小,缺乏独立思考,这真是通病。还有就是没有求证的精神,没有好奇心,遇到问题不会去问为什么。
所以谣言一直很有市场,不管是不是可能的,先信了再说。老一辈子的人还能说受教育程度不高,可以理解。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不能说说没有知识,却也能信得虔诚,只能说没有脑子了。
一箪疏食一壶浆,一卷诗书树下凉。
卿为阿侬歌瀚海,茫茫瀚海即天堂。
美国不一样拼家世,在中国,就算是国家主席的儿女也不一定能挤进清华北大,但在美国,一个公司老总就可以把儿女送上哈佛。
回复 6# butomus

对啊,数理化分数高了,似乎科学素养却没相应添高。
回复 7# 曹尘烟


    你确定?我倒觉得领导人的儿女们也不需要去挤清华北大,直接去哈佛耶鲁倒有可能。至少我听过家里有人挤进清华北大的实例。
回复 8# hysonchen

不是似乎,是基本没有。我上研的时候周围的硕士博士包括亲友中读书的,具有科学精神的真的不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确实大环境不太好,论文、成果啥的很多压力未必合理。可是绝大部分人从心里没有任何探索的精神。
本帖最后由 曹尘烟 于 2013-10-14 10:44 编辑

回复 9# butomus


    在高考还没那么严格的时候,高官后代进清华北大是很正常的事,但这十几年高考关卡把的很死,直接暗箱操作进去读本科基本上不可能,最多加上20分,但研究生就不同了,之前不是听说李鹏的女儿读书很差,就只能去一个不入流的二本还是三本的,不过研究生时被送入清华了,但美国名牌大学的模式就是爷爷是校友,父亲是校友,然后儿子也注定是校友。
回复 11# 曹尘烟


    这20分就可以挤掉很多人了。
    而且确实很多人也不去挤了,直接出国就是了。我们小区的超市老板就把孩子送出去了,而且听她和别人聊天的意思,孩子的同学出去的很多,至于去什么学校就不清楚了。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确实存在弊端,我作为一个八零初的人,可以说应试教育的东西全赶上了,高分低能真不是一句空话。也许我认识的人太少,不过就目前我认识的研究生们来看,没有任何留学背景有真的具有科学精神的只有一个。很多出去度过金学生也好老师也罢,大部分学的也不过是表层的皮毛,引入的也不过是人家的形式,或者先进的方法,真的科学精髓,那种认真挖掘的精神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学到的,也不会真的上心去做。
怎么说呢,美国和中国一样拼家世,但拼的地方不太一样,在美国之所以父母名校子女名校,这是因为家庭经济背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能够获得很多资源,比如父母学识的影响、从小有优秀家教、有条件学习所有想学的一切等等),也就是所谓的SES(social economic state),这已经被反复证明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最)重要因素。当然这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人还有更独特的地方……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回复 11# 曹尘烟


    美国名牌大学的模式还得加上有钱有钱有钱,且家族没败落。当然如果前一条足够的话,后一条可以不必看。
回复 7# 曹尘烟

美国是有拼爹,而且是明目张胆的搞,象小布什sat1206分(满分1600)上耶鲁,但小布什当总统是选举的。而上名校不及格还是有被扫地出门的危险,切尼是耶鲁辍学生,只好当副总统,而美国人也认了。 关键是学校是以办好大学的利益最大化,而非想腐败为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