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cococode 于 2012-5-9 16:41 编辑

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些观念混淆, 失去爱子的至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我不认为因有其他子女而能减轻也不会因是独子而能再加重其伤恸,或许外在看来更令人同情,但当事者所经本质上的痛苦, 实在不是有第二胎,第三胎能解除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必要性暂且不论,它所造成的一些社会结构改变却是显然的,但现代老年人的孤独与无依,即使是没有中年丧子甚至开放第二胎都可能面临的, 此文把中年丧子的悲恸,老无所依及一胎化社会的问题用"失独"一辞牵强的连在一起,令我觉得若是以一群特定团体的悲剧来指出独生子女政策弊端, 不但没说到点子上,更隐有利用他人的痛苦而达煽情之目的。
当然不排除中年丧子的当事者也如此设想,但在如此至哀至痛之下,埋怨独生子女政策也好,社会政府也好,命运老天都好,若是能因此转移他们的悲伤, 却是能令人同情理解的。
回复  后知后觉


    我弟今年结婚了。小时候听羡慕独生子女的,什么东西都是一个人享受,太幸福了
我 ...
teresawu 发表于 2012-5-8 22:52

哦,是这样啊,那真是好极了,一个孩子就是孤单啊,很佩服你的父母。呵呵
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些观念混淆, 失去爱子的至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我不认为因有其他子女而能减轻也不会 ...
cococode 发表于 2012-5-9 16:29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孩子,但是从回复中猜测,感觉不像有的,一个孩子的孤单和父母的焦虑,是没有孩子的无法体会的。如果你是有孩子的,我只能说,你很伟大。虽然,不论是多子女还是独生一个,失去孩子的悲痛是一样的,但是只有一个的焦虑是更甚的。对国家长远来说,也是不利的。
回复 18# 后知后觉

事实上, 我有孩子, 因人在国外, 我有不只一个孩子,正因如此,深觉父母对孩子的爱,操心培养与担忧安危,从怀胎起到他们的一生, 从无半刻稍停过,第一个孩子是如此,第二,三个甚至若有十个,也都是如此,这是既为父母对孩子的正常态度,与孩子的数量无观。至於说到一个孩子的孤单本来就不在我对此文有意见的范围,我原来就没有想要讨论独生子女政策的必要合理性, 我只是认为对这些中年丧子特定群体的悲伤遭遇引为对独生子女弊端的例证,是不合逻辑且有煽情的嫌疑
你的这些话呢,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天下大雪,有些平时骑车的同学就不骑车了,改为跟老师一起搭班车,这样,平时还有些空的班车,一下子就显得满了,很多老师都可以理解的,有的还挤一挤给学生们空出座位来,有一个老师,还是很年长的,就不愿意了,说:"挤什么挤,又不是独生子女,还这么娇!"学生们对老师不敢说什么,有几个回家跟父母说了,就不愿意坐班车了,家长们当时就不愿意了,找到学校去了,都是学校的班车,为什么不许孩子们坐?不是独生子女,出了事儿父母就不心疼了?最后,是学校让那个老师给学生和家长道歉才算完.我想,如果家长们没有去维护孩子的权利,可能会对那几个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的.所以,我也很理解你的,对孩子的担忧安危不论有几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但是,仅有独生子女的家庭,出了这样的事儿,眼前连一点希望都没有,是比多子女家庭又多了一份绝望的.我不觉得这文章有煽情的嫌疑.中年无子,又不可能再生育,和眼前仍有希望的家庭绝对是不一样的.我在中央台的一个栏目里就看到,一户人家,孩子大学毕业,跟同学庆祝,结果被歹徒误伤致死,那整个家就崩溃了,而如果他们还有一个孩子的话,为了留下的孩子,他们也会咬牙挺过这段难关的.那仍然是一个家庭.人最痛苦的,是没有希望啊.这点难道不好理解吗?
1

评分人数

回复  后知后觉

事实上, 我有孩子, 因人在国外, 我有不只一个孩子,正因如此,深觉父母对孩子的爱, ...
cococode 发表于 2012-5-9 22:14

失独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失去其中一个绝对不是一样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悲伤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还有别的子女来宽慰父母的话,能让他们更快的转移乃至走出悲伤,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有孩子代表着还有希望,没有孩子的话,他们的生活就只剩走向终结的日薄西山了,所谓晚景凄凉,所谓老无所养。
本帖最后由 cococode 于 2012-5-10 17:18 编辑

回复 21# 晶莹雪

回复 20# 后知后觉

我之所以不赞同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它片面把读者误导入这群中年丧子者的绝望感里,人活世上是为着所有爱你或你爱的人,也是为着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孩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大部份,就如同父母,伴侣,至亲好友也都各占一份,甚至我们在社会上职责上的义务,也让我们不能双手一摊不管不顾,丧子之痛是令人痛不欲生,但若说没孩子就失去所有活下去的希望意义,那些有生育障碍的人(我想人数决不少於这群中年丧子者)是否早该绝了生存的盼望与目的?

此文中一直将丧子与老无所依画上等号是我所不同意的,老无所依是文化变迁与社会福利的题目, 在现代西方甚至全地的华人世界所见多是有孩子甚至多位孩子的年老父母住养老院,没钱住得环境差些,有钱住得豪华些,再好些的请专护来照顾,我想国内逐渐西化,至终也得趋往此方向, 并非儿女不孝,而是现代社会兢争压力逼人,子女心有余力不足,他们没成为啃老族,已让父母可感安慰, 养儿防老逐将成为一个可想不可求的理念而已。

没错,若是有其他子女,尤其是年纪小需要照顾的孩子,痛失爱子的的父母能因着对其他孩子的责任与抚养,悲伤或能稍有排遣转移, 这是许多丧失幼子的青年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所做的,至于这些中年丧子者或许已无法生养,就算他们尚有其他子女,这些子女多已或即将成人,有其自己的家庭与世界,更甚至可能远在异乡外地,他们心有余力不足所能提供的实质安慰或许只能与至亲好友所提供的一样,我不知一个心理上觉得我还有其他孩子的想法能排遣多少的丧子之恸与孤单? 文中提到收养孤儿,甚至中年父母以人工方式再生孩子,我以为虽可能面临各样问题,但却是排遣转移丧子之痛的最有效之路,读到一则五十岁失子之母借人工授精再生一女,我真是衷心为她感到高兴,年老的母亲与幼女在孩子成长过程是会有许多问题与难关,但任何一家父母与子女也不都有其各自的难题吗?养儿育女的快乐与意义不也大多来自克服这些难题的过程吗。此外我实在认为收养失怙孤儿是安慰中年丧子者最好的一个做法,文中举例的当事者拒绝了此一提议,我没资格也不忍评论他的决定,但在这许多当事者中难道没有借收养而得新希望的正面例子吗?报导此类正面例子不正可起鼓励人心的作用及提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观念吗?因此我十分不满此文作者,以此拒绝收养及一对中年丧子再生一对龙凤胎后选择轻生的悲情例子,一再隐导观念如遭遇中年丧子就是绝望,此绝望要不是独生子女政策是不至於造成的,此绝望也是无法可变的,除非早先没这独生子女政策,开放独生子女政策是改变此悲剧唯一且有效的解决之路。我再次强调这样的文章是片面不全,是误导人心,没起任何正面作用的。
1

评分人数

    • daaaa: 金钱 + 20 鲜花 + 20
回复  晶莹雪

回复  后知后觉

我之所以不赞同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它片面把读者误导入这群中年丧子者的 ...
cococode 发表于 2012-5-10 14:22

嗯,你的这番话也值得深思的,仔细想想,我之所以转这篇文章,正因为我心里有同样的恐慌,这篇文章直指弱点,是煽情了,你的话让我理解到了我的偏的一部分,说实话,看了你的文字,我好像又不那么慌张了,呵呵,谢谢.
但是失独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失去其中一个绝对不是一样的。
有钱的生几个都无所谓,没钱的只能一个····
没有牵挂就没有失望,没有不舍,还是依靠自己的稳当,年轻的时候努力挣养老的钱。。。现在的娃儿,能让爹妈从精神到经济都靠得住的,简直就是奇迹。
可是现在生一个还觉得养不起呢
养得起就生吧,还差罚款那点钱,不行就到国外生去吧,穷人让生也养不起,能养活自己经行了
这个的确是一个很悲惨的事情,独生子女的家庭一旦孩子发生意外,父母受到的打击比一般有两三个孩子的父母受到的打击是成倍增加的。孩子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也许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