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亲人为何演变成凶手?追踪上海松江区杀婴案

上海11月29日电发生在上海市松江区的杀婴案告破,凶手是死者的伯母,那个常与他玩耍逗笑的亲人。为什么孩子总是会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

结婚礼金差别大耿耿于怀 老人重男轻女加剧矛盾

24日10点30分左右,上海警方接到报警电话称:4个月大的婴儿在家中“失踪”了,而整个过程只有“一转眼的功夫”。27日,真相水落石出。失踪婴儿的伯母雷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审讯,雷某交代了犯罪事实:因为家庭纠纷,心理失衡,于24日早上9时许将侄子杀害并藏匿在洗衣机中。

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导致了雷某心理失衡,直至要对只有4个月大的婴孩动手?发生这起惨剧的家庭为安徽籍来沪务工的马姓人家,全家除老两口外,两个儿子已分别结婚,大儿子育有一女,遇害的男性婴儿是小儿子的媳妇今年7月生的。一家八口就租住在事发地的两套相邻的房子里。

据周围邻居介绍,雷某和马家大儿子结婚时,老人给了4万元礼金;而二儿子结婚时,老人拿出了10万元。对此,雷某一直耿耿于怀。此外,雷某生下女孩,二儿子则让老人抱上了孙子,老两口对孙子疼爱有加,更加剧了家庭的矛盾。

成人世界的仇恨却通过伤害孩子来宣泄

这一事件引起了网民极大关注,案情公布24小时内,相关微博的评论就超过了5万条。不少网民将这一事件与此前的一些因家庭纠纷导致儿童伤亡的恶性事件联系起来:这些事件中凶手都是“自家人”,受害者都是孩子。

今年9月初,震惊全国的山西汾西“8·24”伤害儿童案告破,受害男童斌斌的伯母张会英系该案犯罪嫌疑人。同样是家庭冲突,浙江嘉兴海宁30岁男子高某今年9月对自己一双亲生儿女下了毒手,造成2岁儿子死亡。

成人世界的纠纷与伤痛,却要转嫁给脆弱无助的孩子,一幕幕血腥暴力事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家住上海浦东三林镇的家长李群说,孩子是最需要保护的家庭成员,动辄把孩子变成家庭矛盾的牺牲品,只能说明成年人的软弱和变态,既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蛮横霸道。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主任吴国宏认为,从近两年发生的数起因家庭纠纷伤害孩子的事件看,加害方的仇恨极少针对孩子,而是将其视作“炸弹”,通过伤害对方最珍视、寄予最多希望的人,来达到泄愤或报复的目的。

“成年人的问题需要成年人自己解决,而不是将孩子作为发泄工具和出气筒。”吴国宏坦言,发生如此家庭悲剧既有个别家庭成员性格、心理的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问题的积累和作用,人们自我修复、自我调适的能力普遍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全社会应共同探索可行途径,为一些社会负面情绪增加“出口”。

谁来关注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健康?

记者从研究者和社区工作者处了解到,一些由年轻进城务工人员组建的家庭,往往更容易出现家庭冲突或纠纷,又因为时常忽视对孩子的监护,增加了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能。

上海市静安区培德居委会负责人张瑛说,一些来沪务工者迫于生计,挣钱养家非常辛苦,照顾子女总是力不能及。“不少孩子处于"散养"状态,一些沿街店面又常是内外敞开营业,都给孩子安全造成很大隐患。此外,客观上说,有些年轻父母缺乏对家庭成员相处之道的了解,解决矛盾的能力也不足。个别家长甚至还存在把孩子视作"私有财产"或"附属物品"的思想。”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章友德等专家呼吁,必须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其家庭纠纷的介入和疏导机制。“孩子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平等而珍贵的生命。”避免让孩子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除了传统家庭价值观教育外,更需要社区给予实质的支撑,比如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尽早发现并对一些“高危”家庭进行干预,确保孩子的安全。
最近有好多起杀婴案,真搞不懂,为什么要像孩子下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