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格局再次面临重大转折,美国为求自保经济,极可能不顾他国反对,宣布第2轮的「量化宽鬆」(quantitative easing ,简称QE2)货币政策,亦即以一般人理喻的「印钞方法」来製造巨额美元供应,然后购买美国国债,把美国长期息率压下来,以刺激美国经济。内地《证券日报》直指,「美元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了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美国为何要硬闯?其利何在?货币战争是否无可避免?美元氾滥下,中港等地又能有何对策?美国真能一如《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所言,可凭无限印钞的能力,在新格局下「必胜」?为帮读者解答上述疑团,《明报》特别走访了一系列专家,今起推出「美元狂潮」系列报道。
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的前半生,是专研1930年代大萧条的权威。他一直深信当年美国未能果断减息打击通缩,是造成大萧条的主因。2006年2月,前总统布殊任命他出掌联储局时,做梦也没想到几年后的今天,伯南克竟有「学以致用」的机会。
2002年,伯南克在一次公开演说中曾生动地借用经济学家佛利民「从直升机洒银纸」的名句,力证政府总可以透过印银纸来对付通缩和促进经济增长。批评者自此不时讥讽他为「直升机宾」(Helicopter Ben)。未料7年后的2009年3月,由于美国楼市泡沫爆破,令美国金融体系陷入解体危机,「直升机宾」真的要出动了。
首轮「量化宽鬆」(QE1)一洒便是1.2万亿美元,联储局从市场大量购入债券,试图压低美国的市场利率,进而刺激经济。奈何1年多以来,美国经济只能喘定,上周五公布的第三季国民生产总值仅上升2%,低于正常的3至4%幅度,失业率更长期高企于接近10%水平。
更重要的是,传统刺激经济的手段,美国可说已用尽了。由联储局调控的联邦基金利率,早已降至接近零,减无可减。民调更显示,美国共和党势必在明天的国会中期选举,重新控制国会众议院,令奥巴马政府和民主党难再透过立法手段来刺激经济。因此,伯南克又要面对同一抉择----应否再来一次量化宽鬆货币政策?
1999年,时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伯南克,曾罕有公开狠批日本央行官员,在对付通缩的策略方面「溷乱、前后不一」,以致日本经济陷入困局。
历史总是爱弄人的。11年后的今天,伯南克竟要面临类似日本的抉择。不出招,美国经济随时会出现双底衰退,但用力太勐则随时会诱发严重后遗症,例如通胀升及美元汇价急跌等。事实上,儘管第2轮量化宽鬆(QE2)还未正式登场,但由此引发的「货币战」已率先展开了。世界金融秩序再面临冲击,而包括香港在内的新兴市场难免要面对新一波的资金氾滥、资产泡沫危机。
今年8月27日,伯南克利用各国央行官员云集美国怀俄明Jackson Hole出席央行年会的机会,首度明言「若证明有必要,特别是在经济前景显着恶化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已做好准备,通过『非常规』措施来加大货币政策的宽鬆度」,力保复苏。市场即时意会,美国新一轮「印钞工程」快将启动,美元亦因此应声急跌。至今美元兑6种主要货币的汇价指数,在两个月里已跌约8%,日圆兑美元更多次升破15年新高,即使日本央行9月大举入市干预,也遏止不了。欧元和新兴国货币兑美元也相继显着升。
在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国会则一唱一和,力逼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面对美元急跌,多个新兴国均入市干预汇价或透过行政手段力阻热钱狂涌,以免自身货币急速升值,会削弱出口竞争力。9月27日,巴西财长曼特加(Guido Mantega)开腔总结说:「我们正处于一场国际汇率战争中。」
货币战倘全面爆发,世界经济随时会重演1930年代大萧条的惨,因此代表全球主要经济力量的20国集团(下称G20)财长,终在上月(10 月)23日的韩国会议后,共同向外宣称,「G20成员将避免争相让货币贬值」,令「货币战争」的硝烟暂时消散了一点。但会议声明并没明确制订具体措施去防范「货币战争」出现,更遑论有方法解决全球贸易不平衡,即新兴国如中国等持续录得巨额贸易盈馀,而发达国如美英等却持续录得巨额贸易及财政赤字。
美国疯狂印钞的后遗症是清楚的,对人对己都有害,但为了挽救垂危的美国经济,联储局似已决定再次兵行险。市场已假设了联储局会在本周三议息会议结束后,决定再次大举印钞。《华尔街日报》上月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受访经济学家均估计,联储局会在QE2中,每季购买2500亿美元的国债,以压低美国市场利率,类似行动会延续至明年中。纽约联储局分行主席达德利(William Dudley)早前亦公开表示支持QE2,并称联储局每购入5000亿美元债券,其经济效应等同削减联邦基金利率0.5至0.75厘。是以分析家普遍估计,第2轮印钞行动所涉及的金额,应介乎5000至7000亿美元不等,但会分期购买中长期债券。美资大行高盛更预期,一浪接一浪的QE会陆续出现,最终的「印钞」规模会达到2万亿美元,后者绝对是一个大数,因全美一年生产总值也只是14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