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每晚3元的旅社:让人落泪的桥洞下底层人生

常德市鼎城区桥南路渡口巷沅水一桥的桥洞,俨然成了一个小“旅社”:里面10个小桥拱被单独划分开来,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房间”用来出租,租金每晚3元。这是一群社会最底层的人员。他们的“蜗居”可能是违章建筑,他们之间的房屋租赁关系也许并不受到现行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但是,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

1.jpg
龚太鑫,今年80岁,是这片“蜗居”目前的“房东”

2010年正月十五,他离开了位于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的家,从一位80多岁的拾荒老人手里,花1300元买下了这套“房子”。随后,他 “爱人”雷桂香、同龄的拾荒老人胡金山以及另几位“租客”,成为了他“蜗居”的伙伴。有时候,龚老身边会很空,没有“租客”,没有家人。

2.jpg
阁楼上是“卧室”,楼道上是“客厅”标准的说这里也一个7室1厅的大房子。

3.jpg
没有门,一张烂桌子和一个床,还有一副破烂的蚊帐。东西太乱,可这些都是他们的宝贝。

4.jpg
2011年10月27日,常德最高气温15度,最低气温11度,也就是在这样的前后通风的房子里面他们要度过这个冬天。

5.jpg
堵德成,是这里住的最久的租客,靠拾荒为生,朝九晚五很准时。
儿女责任应该大过政府吧。不知道为啥现在人什么都赖政府,确实政府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但是自己就没原因了吗?为啥有人富有人穷,富人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白领金领们也是有自己努力才能小资的生活。生活确实不公平,其实努力了,不一定能有钱,但是一定不会没回报,不会挨饿不会活不下去。还有这些老人的子女,难道家里真就没父母一席之地了?父母养育子女到大,花费多少精力和金钱,到老了却要被子女抛弃。别说穷人养不起,能养活自己老婆孩子,还差父母那两口饭么?
满地打滚求花!有花的捧个花场,没花的捧个水场,花花啊水啊,都来吧^^

作为政府,让老人这么凄凉的过晚年,就是一个失败的政府。
买任何商品,都用重重税收,原料要交增值税,产成品要交增值税,什么都是税,我们交的税去哪里了。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不敢大大方方标出来,为了得到这个商品,我交了多少税?养老去哪里了?国家去哪里了?
最不想看这种帖子了,每次看了难受却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糟糕!
看过后很想哭
感想很多,
但现在在想当我的父母老的时候我能为我的父母做些什么
太可怜了。 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到他们。
看着就觉得揪心
喵喵
实在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儿女能这么狠心,不能对父母好点吗?你也是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呀,你自己也会老的。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有光明 就有黑暗……
“住在这里的老人基本上都是有儿女的,但是一般都是家里条件不好,和自己的儿女经常闹矛盾,为了省心躲了出来。”老胡这样说。

這段話挺悲涼的
老人算是被兒女放棄了嗎?
或是他們自知不受歡迎,乾脆自己先離開?
也許他們沒有財產,或是財產已經分配完,所以對兒女來說沒有價值?
他们穿得还是可以的,不同于流浪汉,超市这些应该不会拒绝他们进去吧
而且有些是有儿有女的,只是闹矛盾,不愿意住一起
不要以为3元一晚,条件就真的很差了。这个老人都说了不赚钱,也就是说,如果当真出租的话,可能还不止3元一晚。这条件比北京那些鸽子笼强多了。那个起码还得40元一晚吧。

但是,总的来说,看看他们的房子就觉得最近搞的以房养老是个笑话。这对老夫妻算是有房一族了吧。但是他出租出去好歹还算有点收入。如果他把房子换了,去住养老院,估计待遇和那些没房的是一个级别的。没得厨房,没得单间住。说不定还要和老伴分开。如果后悔了,想再出去,这房子估计早给人拆了干别的。
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没有盖过房子,为什么老了要住在桥洞。
税收制度不合理+监管不当
很难过,根本解决的办法是有钱人的税抽多点,拉底贫富的差距。
这样的老人应该享有基本的福利,老人院什么的都应该要有。
这一边富人们的钱多到要去外国拼命花,这边却是这样的惨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