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哪咤的来源是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条,当时的在参照佛经的基础上,通过更多想象,为哪吒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因世间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与龙王战,杀九龙”……“手搭轩辕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遂折荷菱为骨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

他是作为降魔的神仙下凡,寄托的人们对于海晏河清的美好向往。
古代的自然危害力量很强大,人们希望的是有神明可以降服那些危害人类生活生产的存在,于是哪吒应运而生。

现在大家吃饱了没事儿干,就开始考据这考据那,以被害者身份发表意见啊……
说到底,我是人类哎,干嘛要考虑异类-----还是那种独占海洋资源、能够分分钟发大水淹死我家、或者干脆以人为食物的异类们的心情啊╮(╯▽╰)╭
================

封神之战是阐教和截教的教派之争。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一枚刻有“阐教辅国”的玉印。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实在太大,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而相对于阐教,截教则有“截断”之意。

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这是道教内部的派别斗争在文学中的反映。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也包括阐教中的少数人如云中子等),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签名被屏蔽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养不教,父之过,哪咤这个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还不是因为有李靖这个熊爹
不止哪吒一个,从前的话本、评书里很多英雄啊传奇人物啊,现在观点看都是某N代熊孩子。所以小说里的什么主角光环啦,对权势的崇拜啦,等等等,从古到今,从来没变过。
回复 16# huamiao


    那个是后来拍动画片的时候发觉不对劲加的剧情,本来没有的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喜欢‘十万个冷笑话’哪吒篇 里面的哪吒和李靖。感觉现代人的新解虽然恶搞,却比原版要有人情味的多
不是说龙王一家要吃童男童女,否则就不给下雨
1

评分人数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能忘
哪咤一直是正面形象,从来没有被质疑过啊。
小时侯觉得龙王不是人,打死了不算什么…
封神演义本来就三观不正啊。
封神演义本来就三观不正啊。
的确细思恐极啊。。。
永日不可暮,安得万里风
以前的小说就是写实有木有!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奇怪,把人家儿子打死了,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可是李天王更讨厌
我从小就觉得哪吒不是好人,但是别人不听我说
‘托塔李天王’本来就不是好货,他在哪吒莲花塑身之后想杀掉这个‘妖孽’,结果打不过,把老大老二儿子(哪吒是老三)叫来一起打还是打不过,最终是太白(还是哪位‘上仙’的秘书不太记得了)给送来一座宝塔,这才把哪吒给压住。这还不算完,托塔李接下来在塔内释放真火,誓要弄死哪吒。结果他这招儿明摆着没体会到上层的意思,马上有高层的神仙来说和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