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印象最深刻的历史故事(10金5花~~)

本帖最后由 dvork 于 2011-7-5 03:36 编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从历史故事里,你领悟了些什么?

活动要求:写出完整的历史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五十字以上的個人感想

截止时间:满50个故事为止

活动奖励:完成任务奖励3金2花

若是感想字数超过300字的(约十五行就有300字),奖励10金5花

格式如下:
1.故事:《xxx》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个人感想:XXXX

格式错误的没有奖励,前五名奖励加倍送~~

本帖最后由 dvork 于 2011-6-6 17:15 编辑

抛砖引玉~~

1.故事:司马光砸缸救人
时间:宋真宗年间
地点:花园里
人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
事件: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躲猫猫”的游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有些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这时候,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救了小朋友的命。大家都称赞司马光小朋友好聪明。

2.个人感想:花园里没事不应该摆大水缸,一定要摆就得加盖,免得发生危险被别人告上法庭。小孩儿在公共区域玩耍,应该要有至少一个大人陪同,西方国家多有立法保护儿童。国内儿童意外死亡率每年都很高阿。
人要养成两种习惯:

                 一是帮助别人
                 二是至少不要造成损伤
1.故事:勾践卧薪尝胆
时间: 公元前496年
地点: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
人物: 吴王阖闾,夫差,越王勾践
事件: 吴王阖闾战死。其子夫差即位,发誓要报仇。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年),夫差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向他学习战射,要雪耻檇李之战之辱。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率军攻越,在夫越(今浙江绍兴北)打败越军,越军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越王勾践率披甲持盾的5000名士兵守卫,同时贿赂吴太宰嚭而求和。越国又给夫差进献美女求和,伍员认为不妥,但夫差有志向北方扩土,不纳伍员之言,与越媾和。勾践与范蠡作为人质留在吴国,卑事夫差,而把治理国政之事交给文种。勾践在越三年,到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吴王夫差赦勾践归国。他苦心积虑,立志报仇雪恨,为了磨砺志气,不忘屈辱,他把苦胆挂在室内,吃饭之时一定要先尝苦胆。睡觉时候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警惕,不得居安忘危,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他亲自与百姓一起共同耕作,让夫人织布裁衣,食不加肉,衣不饰采,与民同甘共苦。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周敬王三十八(前482)夏,越王勾践乘夫差远出,以大军攻吴,大败吴师,破吴都。周元王四年(前473),勾践再次大举攻吴,击败吴军,夫差自杀。此后,周元王封勾践为伯,即为诸侯之长,勾践遂称霸于诸侯。


2.个人感想: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不要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改变的日子。 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我们总是看到表面的辉煌,却很少留意背后的坚信。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1

评分人数

    • dvork: 说的好~鲜花 + 4 金钱 + 6
................
1 故事 铁杵磨成针
时间 唐朝
地点 不知道,以前课本上说是在河边
人物 李白 老奶奶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但是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
  有一天,他的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 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 ”于是他干脆不读了,把书一扔就溜出去玩。

  李白快乐地跑着,忽然,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便蹲了下来,傻傻地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后来,李白忍不住了,问道:

  “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

  “ 我在磨一根针来缝衣服。 ” 老奶奶头也不抬,专心地磨。

  “ 磨针? ” 李白更加奇怪了, “ 这么粗一根铁棒怎么能磨成针?! ”

   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 孩子,铁棒再粗,我天天磨,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 ”
李白听了,恍然大悟,“ 对呀 ! 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读书不也是这样吗! ”

  于是他便立刻转身跑回家去,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地读,从此也不再敢偷懒了。后来他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的。这个成语也说成“只要工夫深,铁 杵磨成针”。

2 个人感想 当时知道这个故事是在小学课本上,老师要求读后写一篇文章,天,那时最讨厌就是写文章,就很生李白的气,还和同学说那老奶奶(原话老太婆)真是吃撑了,李白又多管闲事,最后害的是我们。我和同学对这写文章都很抗拒的原因还有就是本来下午是要去看电影,可因什么事改了(记不清是什么事了),所以可想而知了,同学们会有多大的抱怨声。当然文章写的多是赞扬李白,多恶啊!俺的青葱岁月啊!!!
1

评分人数

    • dvork: 哈哈~鲜花 + 4 金钱 + 6
1 故事 闻鸡起舞
时间 晋
地点 家里
人物 祖逖 刘琨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 个人感想 这故事很明白的告诉人就是做事不要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可是问题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啊,那是非常难的,而我就爱半途而废,认为人生苦短,自己高兴最最最重要。
别人爱说就去说,我是为自己而活,我开心最主要,能做到最好,做不到,尽力了就行。
1

评分人数

    • dvork: 前五名鲜花 + 4 金钱 + 6
本帖最后由 虚幻 于 2011-6-7 01:33 编辑

1.故事:《郑伯克段于鄢》
时间: 公元前722
地点: 郑国
人物: 郑庄公,段
事件: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ù)【通.啎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亟(qì)请于武公,公弗(fú)许。   及庄公即(jí)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tā )【通.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通.太】叔。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通 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 】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通毋】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在这里读yù】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yì)。”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kuì),永锡【通赐】尔类。’其是之谓乎?
2个人感想: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姜氏、郑庄公、公叔段母子兄弟间的争权,郑庄公对公叔段的纵容,引诱公叔段一步步陷入郑庄公的圈套中去,变得更加贪婪和肆无忌惮。在叔段“将袭郑”的时候,光明正大的灭段。
1

评分人数

    • dvork: 前五名奖励鲜花 + 4 金钱 + 6
1 故事 唐伯虎潜心学画
时间
地点
人物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 本人感想,看过这个小故事后,也知道骄傲自满这样的事情是不好的,但却或多或少都能在每个一个人的身上发生过。只是当初看到这个小故事时,并没有多大的感触,可是慢慢的长大,学习时,工作后,也遇到过老师的表扬和领导的夸赞,也只是在心里狂高兴,因为见证过别人,也就是同学,朋友,同事的经历后,知道枪打出风头鸟,做人还是得夹紧尾巴的好。古人诚不欺我,啊!前人教训,后人就应该收取经验。我可是在我的周围收取了不少在办公室里的教训经验。哈哈
1

评分人数

    • dvork: 热心参与活动~鲜花 + 10 金钱 + 20
故事:伯乐与千里马
时间:战国
地点:楚国
人物:春申君,汗明,伯乐
事件: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愿有问君而恐固。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春申君曰:“先生过矣,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终言之。君之贤实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

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穴穷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拔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

个人感想:现实生活中,人们用“伯乐识马”这个成语来比喻有真知灼见的人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但是现在啊,很多人才都在唠叨着没有识马的伯乐发掘他们,致使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人们有没有想过自身的问题呢?俗话说:“是金子就一定能发光。”但金子被埋在地下,那么它的光,它的美又如何展现呢?像烛之武一样,有了才能却不好好的展现,等老了才为人所知。这时候年事已高的他,又怎能把应有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呢?在当今时代,守株待兔已被淘汰了,毛遂自荐才是时代的主流。人才要想一展所长就需要展现自己,既然伯乐找不到我们,我们就应主动找伯乐!
1

评分人数

    • dvork: 好~鲜花 + 4 金钱 + 6
故事:赠绨袍  
时间:战国
人物:范睢 须贾
地点:秦国
  战国时,魏范睢随须贾使齐, 受到齐相礼遇;须贾嫉妒, 向魏相进谗。魏相命入狠打范睢,弃之荒郊。范苏醒后,被秦使王稽载归, 改名张禄,秦王任其为相。后须贾使秦,范睢扮作穷人往见,适逢大雪,须贾怜故人寒冷,赠以绨袍;次日须贾进见秦相张禄, 知是范睢,惊惧万分,范念绵袍之赠,恕须贾之罪。

个人感想:人要时时怀有善心。心怀恶念,最终自己会受到恶果;心存善念,有怜悯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惠。既,你得到的总是你付出的。---这些感想是现在重读之后的。当时的感想就是,人要努力,再艰难的环境也不怕,总有一天,会好的。呵呵,因为我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比较受同学们歧视,读到这个故事之后,就发誓,让那些羞辱我的同学后悔。这也是我学习的一个动力源。哈。不过,现在大了,就知道同学们之间其实真没什么太大的恶意,该互相帮助的时候还是会互相帮助的。这种心就慢慢淡下去了。不是今天看到这个帖子,大概还想不起来的,呵呵。
1

评分人数

    • dvork: 说的好鲜花 + 2 金钱 + 3
故事:望梅止渴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曹操讨伐张绣的行军路上
人物:曹操及众将士
事件: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附近又没有水源。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从而把部队带领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个人感想:
1。咱觉得曹操真的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善于思考并且懂得变通。
2。象“望梅止渴”这样的心理暗示,咱觉得在现代生活中也很重要。当我们遇到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或者遭遇困难和打击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断默念鼓励自己的话。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好”,也许通过这样的自我暗示,事情真的就会有所好转。最起码,我们能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克服逆境。
1

评分人数

    • dvork: 没错~鲜花 + 2 金钱 + 3
故事:孔融让梨
时间:东汉末年
地点:家中
人物:父母和孔融七兄弟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个人感想:这是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觉出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孔融真是可怜呀,家中光男孩子就七个(可能那个年代女孩子连让梨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是独生子女还要让梨吗,大的小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了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常发生争执,父母就是以孔融为榜样教育我们的,那时候很讨厌孔融。现在也不喜欢: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年纪小小的一点都不可爱,没有小孩子的天性,城府很深的说。
1

评分人数

    • dvork: 哈哈~鲜花 + 2 金钱 + 3
故事:凿壁偷光
时间:西汉
地点:匡衡家
人物:匡衡
事件: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个人感想:又一个很BT的故事,净糊弄人。古时候用的是油灯或蜡烛,光线都很暗,光穿过屋子和凿出来的洞之后,还能不能让人看得清书,实在是值得怀疑。而且还凿人家的墙,还不被警察治安拘留。只能说凿壁借光其实就是一个成功的作秀,我常怀疑,凿壁借光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流传不息,说不定就是匡衡做大官后(官至丞相),借助国家媒体大肆宣扬的结果。
1

评分人数

    • dvork: 奖励金钱 + 3 鲜花 + 2
故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间:三国
人物:诸葛亮
地点:蜀汉
诸葛亮大概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宰相”了。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在刘备死后,被托孤,于是,诸葛亮就写了《出师表》来表心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出自《后出师表》。诸葛亮一辈子兢兢业业,辅佐君王,再加上《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把诸葛亮塑造的多智而近妖,刘禅也被“扶不起的阿斗”这个评语跟着,得了千古庸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是很好的,把一个人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努力干事情的决心表现的十分感人,而诸葛亮也成为了一个好丞相的代表人物。

个人感想:小时候看《三国》,加上我有爱听戏,《失空斩》是我最爱的折子,总觉得诸葛亮遇到刘禅真是倒霉,要是能辅佐个聪明睿智的君王,说不定“三国鼎立”早就改写了。中学里终于有能力看白话以外的史书,于是捧起了《三国志》等,看完之后,掩卷叹息,果然,误会神马的,才是最美好的。
从《三国志》等正规史书来看,诸葛亮实在不是个聪明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加上“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便成了他最好的评语。而恰恰是“扶不起的阿斗”给了我不一样的惊喜。的确,刘禅最终亡国,可是刘禅的亡国是在诸葛亮死后29年。在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便全力主持北伐,在刘禅继位第五年(蜀汉建兴五年)就开始了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北伐生涯。而事实上,在诸葛亮一开始准备北伐的时候,刘禅就已经清醒的意识到北伐的不可能成功,他劝阻诸葛亮:“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可惜,蜀汉的政治格局被他爹刘备弄坏了,丞相独大,皇帝说不听丞相,只好接受。于是诸葛亮倾蜀汉举国之力的北伐开始了。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也是“权臣”啊!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在他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诸葛亮一死,刘禅立刻下令停止北伐。刘禅在蜀汉在位的四十年生涯里,蜀汉是三国里少有的安居之所,人民生活也较为安定。对于刘禅的诟病大多来源于他最后投降曹魏,但是,正因为刘禅的识时务,蜀汉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破坏,而刘禅一家,也因此成为了亡国君主里最“善终”的一家子。从种种迹象表明,刘禅是真正的聪明人。关于刘禅的事迹,我就不细说,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查查,真的很有趣,绝对颠覆。

我想说的是,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任何事都要自己去追寻真相,历史也好,人与人的相处也好,人云亦云实在要不得。真相其实明晃晃的就在那里摆着,端看自己是不是愿意去找出来!
1

评分人数

    • dvork: 精辟鲜花 + 5 金钱 + 10
读书,睡觉,睡觉,读书~
故事:指鹿为马
时间:公元前207年
地点:秦宫
人物:秦二世,赵高,群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个人感想: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因为年纪小,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疑惑纠结,赵高明明是献鹿,为什么又自相矛盾的说是马呢?皇帝说是鹿,其他人说鹿说马的都有,那到底是鹿还是马呢?别笑,有这种疑惑应该算是很正常的,君不见,连胡亥自己后来也疑惑起来,他以为自己得了迷惑病,还叫了太卜来掐算问原因。后来自然明白过来,是鹿非马,这也成为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政治故事,其真正内涵亦是让我震惊。在强权高压下,其实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权者想要的,能够睁着眼睛说瞎话,“言马以阿顺赵高”,理直气壮的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才是官场生存之道。当然,那些沉默不语的,也算明智,虽不明确站队,但也没有反对,而那些直言不讳的,虽然坚持了真相,却丢了性命。孰是孰非,还真不好说。
1

评分人数

    • dvork: 奖励参与鲜花 + 2 金钱 + 3
1.故事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谈判
时间 1919年1月28日
地点 巴黎和会
人物 顾维钧  牧野
    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
  战败西德国将退出山东,倭国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周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倭国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
  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2 .个人感想  我从这个故事中读到很多东西。第一即使很多人看起来都是自己的敌人,也要从中选出可以拉拢和依靠的,最终只能确定一到两个敌人,不要再多了。第二确定了可以拉拢的对象后就要贴近他的爱好、兴趣,从要拉拢的人都喜乐出发确定自己的谈话方式及内容。总之,就像毛泽东说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

评分人数

    • dvork: 活动奖励鲜花 + 2 金钱 + 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