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故事 《苏秦刺股》
时间 战国
地点 东周洛阳人
人物 苏秦,字季子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 。他早年十分好学,想当个谋士,但由于家境贫寒,不仅没钱买书,而且连吃穿都解决不了。
   为了读书,他为别人工作,把头发剪下去卖掉,换取微薄的收入,维持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苏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拜别了老师,自己去闯江湖。他给秦惠王写了一封信,但并没成功,他只好打道回府,家人都不理他,他为了更好的学习,晚上不睡觉,用锥子深深刺自己的腿,苏秦这样做是因为不忘记过去的耻辱,促使他刻苦读书。
    经过一年的熬苦,他成为名传天下的大纵横家。
2个人感想:勤奋就是不懈怠,好学就是爱学习。这是古人极力赞美的一种学习态度。孔子之后的儒家都很重视学习的作用。学习是人类的需要和现在社会生活途径。在现代社会,勤奋好学是人们走向成功的保证,世人不可或缺的终身事业。虽然先人“悬梁刺股”的学习方法已经丧失必要性,但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

评分人数

    • dvork: 活动奖励鲜花 + 2 金钱 + 3
1.故事:《郑伯克段于鄢》
时间:  庄公元年(前743年)
地点:郑国(河南)
人物:郑庄公、公叔段、姜氏
事件: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去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

2.个人感想:
  今年夏天去了河南长葛,很久才寻访到郑庄公黄泉见母处。在一个偏僻村子的土丘上,有石碑,据说建于明代,字迹几不可辩;还有颖考叔祠,作为孝子典范接受四时享祭。
  左传以克段一章开始,读之可见兄不兄弟不弟,母不母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盖礼崩乐坏之始也。
这场兄弟争位的战争,叔段和姜氏看似不可一世,风云一时,郑庄公看似暗弱,一味忍耐、退让,其实是深藏不露,像一只随时准备出击的猎鹰
1

评分人数

    • dvork: 活动奖励鲜花 + 2 金钱 + 3
1、故事:《讳疾忌医》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燕国
人物:扁鹊
事件:扁鹊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2、个人感想: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还有,人要面子没错,但是太要面子就不好了。看看这位皇帝,不仅要面子,还不喜欢听取别人的建议,结果连自己的小命也丢掉了....
  话说,扁鹊也真是聪明,看到皇帝快不行了,要是治不好的话肯定会把他杀掉,结果连夜跑了~~~
1

评分人数

    • dvork: 说的好~金钱 + 3 鲜花 + 2
看了好多小说啦
1.故事:烽火戏诸侯
时间:西周
地点:烽火台
人物:周幽王  褒姒
事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个人感想 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人平时不能随便戏弄人,就如狼来了一样 久而久之 就没有人信任你了
1

评分人数

    • dvork: 米错~鲜花 + 2 金钱 + 3
1.故事:《孟母三迁》
时间:春秋戰國
地点:孟子家
人物:孟母 孟子
事件: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2.个人感想: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父母教育子女,關鍵不是口頭,而是行動。不單是家庭長輩,包括社會外在環境,都會對子女成長有巨大影響
1

评分人数

    • dvork: 简单扼要~~鲜花 + 2 金钱 + 3
1、故事:《屈原沉江》(端午节的来历)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楚国
人物:屈原、楚怀王
事件: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2.个人感想:人需要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努力锻炼使自己成为对国的有用之才。屈原是有远大理想的,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

评分人数

    • dvork: 奖励参与鲜花 + 2 金钱 + 3
故事:苏武牧羊
时间:公元前100年左右
地点:北海
人物:苏武
事件: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没有死成。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个人感想: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本来嘛苏武什么事也没有,公事完了就好回国了,结果被他人牵连,导致回不了国。回不了国也就罢了,你想自杀也找个房间关好门就好自杀了,为什么要在人前自杀,摆明了就是不想死,被别人拦下来了。后来在卫律面前又自杀了一回,还是没成。为毛呢,一个人真的想死的话,我想也不会两次也死不成吧。后来被发配到北海牧羊,除了羊就他一个人,也没有别人盯着他,为什么不跑呢,还一呆就19年,19年啊,生存欲望还是很强烈的,在缺衣少食的地方居然生活了19年。北海既然可以牧羊,肯事不只苏武一个人在那里,还有其他匈奴人应该也在那里牧羊,你脑子聪明点,去别人那里偷一只母羊过来也成啊,生个小羊就说神仙庇护,让你公羊也可以生小羊,就可以回去了嘛。总而言之,苏武是个傻子。(我是乱讲的,同志们不要扔我砖头)
1

评分人数

    • dvork: 见解独特金钱 + 10 鲜花 + 2
1.
故事:《曾子殺彘》
时间:  春秋
地点:  曾子家中
人物:  曾子 、曾子的妻子 、曾子的兒子
事件:
    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兒子哭鬧著也要跟著去。曾妻便哄兒子說:“你回去等著我回來殺豬讓你吃肉。
    曾妻剛從街上回來,就看到曾子真的要殺豬,她急忙阻攔道:“我只不過是跟孩子說著玩,哄他的。"
    曾子說:“同小孩子是不能開玩笑的。孩子年幼沒有知識,處處會模仿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他,就是教他學你的樣子騙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啊!”於是,曾子殺了那頭豬,煮了肉給孩子吃。

2.
个人感想:誠信的重要,連古人都知道,為何現代的人反而忽略了呢 ? 傳播媒體發達的今日,政府、個人的一言一行,都被忠實地記錄下來,言語反覆、前後不一的情形太多了,希望大家都能效法曾子,即使面對一個稚齡兒童,也要言而有信。
1

评分人数

    • dvork: 奖励鲜花 + 2 金钱 + 3
故事:郑和下西洋
时间:明朝永乐年间
地点:明朝以及郑和足迹遍布之处
人物:郑和,永乐帝
事件: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感想:每次看到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评价,大都是规模空前、彰显明朝国威什么的,而且郑和每到一处就COS善财童子,随他来的船队上载满各种珠宝财帛,分发给南洋西洋等国家,人家从中受益颇多,结果明朝的船队完全是满载而出、空手而归。
个人感觉毫无意义,因为之后也没有因此与那些国家发展什么双边贸易,只是破财罢了,那些西洋南洋的国家估计挺乐呵,大概经常派人在海边瞭望,等看到大明的船队就回去通风报信:“冤大头来啦~大家过年啦~”
1

评分人数

    • dvork: 金钱 + 5 鲜花 + 1
故事:我见犹怜
时间:  南北朝
地点:  某斋
人物:  桓温、南康长公主、
事件:
     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①,甚有宠,常着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
   2.另一版本说:“我见亦怜,况老奴乎?”
个人感想:
    初读这则故事,是在高中,读《世说新语》一书。当时看到这则故事,觉得简直是小言的桥段啊!剽悍的南康长公主,沉静的亡国公主,各有各的风采,个性突出。无论是敢于捍卫自己权力的长公主,还是淡定的小李公主,都让人觉得十分鲜明,是《世说新语》中印象最深的一篇之一。比起后世所谓的贞女列妇,更让人喜爱。
1

评分人数

    • dvork: 鲜花 + 2 金钱 + 5
本帖最后由 xiaohuayuan 于 2011-6-9 00:29 编辑

1.故事:《烽火戏诸侯》
时间:公元前781年
地点:细山
人物:周幽王 褒姒 诸侯
事件:周幽王:[1]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周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诸侯及大臣共同拥立被废的太子直臼为天子,即周平王。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历史上将迁都前称为“西周”,其后称为“[2]”。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东周名存实亡,诸侯分争,先后有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周共存在八百年,后被秦所灭。

2.个人感想: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意气用事,无度。而帝王确实不可以只爱江山不爱美人。帝王不是自己的帝王,是百姓的。不可以顾小失大,成为天下的笑话。同时做人也要分清轻重。不可以事事随意而行。要三思而重
1

评分人数

    • dvork: 鲜花 + 2 金钱 + 3
书版:如果我的更文有需要删除的重复章节等问题,请私密我告知,不要在“通知”我,占版面太多,黑压压的

作者写渣的原因:  因为写渣-》读书率增加-》骂评增加-》期待虐渣增加-》作者继续写渣-》VIP上升-》赚钱的最佳渠道-》继续写渣,没渣没钱

喜欢送我花的亲O(∩_∩)O~,偶尔冒个泡,也方便我给乃们鲜花啊~



~~(╯﹏╰)b近期培训,接触网络时间不多,所以一些活动奖励帖子延后评,望谅解
故事 南柯一梦
时间  隋末唐初
地点  广陵
人物   淳于尊
事件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其实,这个故事到现在我也不敢从道理上说,明白了多少东西,只能说从人生感悟上,学到了应该豁达,开阔一点,这种故事很唯心,但是庄周梦蝶,黄粱一梦却都是类似的事,我不知道这些故事是用来教导大家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份感悟,还是劝大家不要太过执着,生命只是体验各种经历情感的一个过程,这种哲学式的命题也从来没有固定的答案,其实这个故事只是从穿越重生上忽然灵机一动想到的,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相同的东西
1

评分人数

    • dvork: 鲜花 + 2 金钱 + 5
疏香散淡逍遥日
冷韵清幽自在风
故事:苏武牧羊
时间:公元前100年左右
地点:北海
人物:苏武
事件: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 ...
yyllping 发表于 2011-6-8 00:24


亲,握手!
咱也一直觉得苏武是个迂腐的人。他只想当个忠臣。为了个人的名节着想,他不努力的去做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咱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后世会有那么多人对他评价那么高!
亲,握手!
咱也一直觉得苏武是个迂腐的人。他只想当个忠臣。为了个人的名节着想,他不努力的去做对国 ...
蝶舞翩翩 发表于 2011-6-9 00:39


今天看文的时候 看到一句话 说 明明有些事  在别人看来 稍微变通一下 就可以 但是 不    一定要坚持  大概是这个意思

人总是有些想坚持的东西 压力大了 有些就退缩了 常人大多如是 所以 我佩服他
亲,握手!
咱也一直觉得苏武是个迂腐的人。他只想当个忠臣。为了个人的名节着想,他不努力的去做对国 ...
蝶舞翩翩 发表于 2011-6-9 00:39


如果单纯从职责上来看,他是个外交官,外交官的任务就是搞好两国关系

在任何情形下不能撕破脸

一个最倒楣的外交官就是:明明皇帝根本想打战,想打死人,还送你先去麻痹敌人

这叫做炮灰外交官,战争爆发的时候,只能自求多福

所以苏武算得上尽心尽力的外交官,至于名节神马的,你得碰运气,

后世史官爱怎么写你根本无法期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