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从外婆到姥姥到外婆

7已有 4090 次阅读  2018-07-16 16:48

今年六月,有人爆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打碗碗花》一课中,原来的“外婆”一词全都改成了“姥姥”。官方解释前后不一。起初说“外婆”是方言,为推广普通话改称。后又说按小学生的习字要求,二年级该学“姥”了。

 

两种解释都令人难以置信。语言的成长是个有机、动态过程,新词生成,旧词消亡,以约定俗成、广泛普及为准。姥姥难道不是北方方言?比较一下全国分别用姥姥和外婆的人数,还未知鹿死谁手呢。习字是教学需要,但“外”、“婆”两字在日常用语中出现的频率显然大大高于“姥”,孩子这时该学“姥”是谁决定的,有什么科学依据?

 

果然,网络、社会一片哗然,事件持续发酵。有人调侃,今后要吃“姥姥菜”,摇船到“姥姥桥”,唱《姥姥的澎湖湾》了。更有人呼吁“把外婆还给我们”。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旋即回复,课文恢复原貌,向原作者道歉,向社会各界致歉,并责令出版社吸取教训。这些措施听来都合理,但官方最后的决定却是:从明年开始,上海使用全国统一的语文课本。

 

不劳动本地的自作聪明者了,可能会减少类似乌龙事件的发生,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学好语文终身受益。哪怕将来不做文字工作,遣词造句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功夫。专业知识再高明,不会表达,不懂交流,在生活中多半寸步难行。教书育人者,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者,都在从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然而,当今世界高速变化,知识产业方兴未艾,只知一统标准,不知创意变通,不会有前途。

 

姥姥、外婆之别体现了南北习俗差异,无伤大雅。然而这样的小节都要统一起来,恐怕剥夺了孩子认识多元文化、丰富世界的机会。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 lita 2018-07-16 20:00
    真荒唐!什么都要限定。
  • lisayu 2018-07-16 21:40
    让我想起对“扬州炒饭”的限定。。。
  • 夭夭 2018-07-17 11:04
    吃饱了撑的,连外婆都不让叫了!我是南方人,后来搬到北方,从来写作文时都称外婆,从小学到高中没有一个语文老师让我改称姥姥,虽然当地人用姥姥称呼外祖母。
  • 阿谜 2018-07-18 06:08
    这个,印象里除了东北,其他地方都叫外婆或阿婆,我省有地方还叫阿家
  • 卡米 2018-07-21 03:05
    南方长大,从未用过姥姥这个词,见鬼了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