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进步的标准

6已有 2891 次阅读  2018-11-14 11:30

2009年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期,记者Hanna Rosin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传统雇佣男性的行业,如建筑、冶金、采煤、制造等正在衰退,而传统的“女性行业”如餐饮、护理等强劲上扬,而且美国男女上大学的比例是2:3,女性平均学历高于男性。她还说,未来职场的热门行业要求员工懂得交流、沟通,善于倾听,坐得住,能专心,这些都是女性的强项。十年过去了,美国经济复苏,失业率下降,形势似乎一片大好。那么女性的境况是否果然如她预期的那样大有改善呢?

 

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家庭中女性工资已高于男性,尽管中层管理人员中女性比例增加,但女性员工更多还是集中在低端岗位,最高层人数寥寥。更糟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失业男性对女性地位的改善极为怨恨,将自己的失意归咎于“不规矩的女人”。社会上性别歧视严重,女性面临保守势力的反扑。

 

同样的道理,GDP只能测量各国一年的生产总值,不涉及具体产品,哪怕制造炸弹、毒气等军工产品,哪怕社会上歧视横行、环境污染严重,这些因素对GDP数字都不会产生影响。因此,经济学家Michael Green提出,衡量国力更好的标准是“社会进步指数”:涉及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包括健康,安全,教育,住房,权利,自由等。以此为准,美国尽管人均GDP世界第一,在社会进步方面却差强人意,在世界上的排名与哥斯达黎加差不多,比欧洲发达国家差远了。

 

可见,单凭GDP衡量国力存在缺陷,因为有选择地使用数据只能炮制出片面故事。而历史的发展也总是曲线前行,进两步,退一步,不可能一帆风顺,直线推进。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lita 2018-11-14 23:40
    就是呀,老是讲GDP,不讲生活质量。
涂鸦板